>>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打造“人才雁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革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乡村人才建言
2025-03-18 08:56:13   来源:华兴时报

  建设和美乡村过程中,要把人才作为助推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就有了带头人、领路人。

  今年,民革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就乡村振兴中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建言。

  后备力量培育好 乡村振兴活水来

  职业类大学毕业生作为一支重要人才力量,通过职业类大学的教育,在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得到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务实精神,能够为乡村发展施展才华、增添活力,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农业专业素养不足的现象。

  民革宁夏区委会在提交《关于职业类大学毕业生作为乡村振兴后备干部的提案》中建议,要高度重视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把职业类大学毕业生作为乡村振兴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加大储备培养力度。深入调研乡村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类型与数量,按照不同专业、不同特长,对农业相关专业的职业类大学毕业生进行分类登记,并建设信息库。通过定向招聘、公开选拔等方式,优先选拔有志于投身乡村建设且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进入乡村后备干部队伍。

  对新选拔的农业相关专业职业类大学毕业生后备干部统一开展入职培训,加强对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政策法规解读等基础知识培训,让他们快速了解乡村工作环境与工作要求,完成从学生到乡村干部后备力量的角色转变。统一开展专业技能深化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课程,邀请农业科研院所专家为后备干部进行前沿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培训指导,合理设置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直播等新兴领域培训课程,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引领乡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安排后备干部在村农业技术服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等不同岗位实习锻炼,使其熟悉乡村各项工作流程与业务内容,积累实践经验,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为工作定位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为农业口职业类大学毕业生后备干部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或农业领域专家作为导师,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长与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与建议,帮助后备干部尽快成长成熟。

  建立健全职业大学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机制,提高农业口职业类大学毕业生作为乡村后备干部的薪酬待遇水平,建立与工作绩效相挂钩的薪酬增长机制。在住房、交通、生活补贴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与补贴,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在乡村工作。

  培育实用人才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磁场”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专业型劳动者,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更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通过培育、引导、选派等方式搭建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助力,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治区政协委员吕玉兰调研发现,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农业技能专业化培训等一定程度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但从整体来看,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特别是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留守人群对先进生产技术、农产品网络营销等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吕玉兰说,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农村产业能级有待提升。目前,我区多数农业产业链延伸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农业产业融合项目规模小、能级低、布局较分散,产业规模效应未充分显现。

  吕玉兰提交了《关于下好实用人才建设先手棋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提案》,建议突出“头雁”引领,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等,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强雁”带动,鼓励和支持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引导科技特派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到乡村干事创业,形成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加强“雏雁”培育,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优化留才环境,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磁场”。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宣传优秀乡村人才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乡村人才评价体系,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还要创新用才机制,释放乡村振兴“人才红利”。

  优化入乡环境 实现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

  青年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长期做青年工作的自治区政协委员耿丹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化青春建功行动,支持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宣传覆盖面不广、精准性不高,导致青年群体对本地发展成就、发展目标、就业政策等了解不足;乡村产业发展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县域就业容量有限、收入偏低,使得青年才能发挥受到限制。

  “人社部门可利用‘家长学校’、社区讲座等形式,做好青年及父母的思想引导工作,积极推送乡村振兴政策、开展就业形势分析,通过家校协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充分发挥青年人才优势,加快推动青年人才投身返乡创业事业,耿丹建议,加强对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的支持,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耿丹呼吁,农业农村部门应通过项目支持,扶持培育一批“青创农场”“青年创业基地”,支持回乡青年结合实际,走标准化、绿色化种植养殖道路,培育更多产销对路、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将新技术、新模式优先在“青创农场”“青年创业基地”实验推广,助力降本增效。要打通青年群体配偶、婚恋对象跨地区工作调动通道,建立工作调动申请平台和跨地区联席会商机制,对“倒流回乡”的青年工作调动给予更宽松的条件,让家人亲属能够回到身边,使青年群体能够安心工作。(记者 郝 婧)


【责任编辑】:包瑞